下一個世界末日

今天是世界末日,是由千禧末日論以來最多人認定的官方末日,這幾天Whatsapp及facebook不停被末日文章覆蓋,大多數都是完全廢話,而小數的文章就以老掉牙的「珍惜眼前人」去警惕世人要善待身邊的人、放下仇恨、及時行樂,每次閱讀這類文章,心靈彷彿被喚醒一樣,下定決心去行善積福,忽然間Whatsapp有個新訊息,原來是Suki及Yuki約食飯,回覆一下,又要頭痛穿哪一件戰衣去赴約,咦?剛才那篇文章說什麼?

如何測定今天是否世界末日?起身,關閉電話上的「飛行模式」,然後發覺老闆的email不停彈出,每一封電郵都在提醒你要盡快交2013年甚至2014年的計劃,這一刻,你面對的災難比世界末日還大,加上昨日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批准世界末日,大家想走數不上班的願望已經幻滅,只能再次拖著「靈魂less」的身軀上班,回去見那個比末日還要糟糕的上司或下屬,你只能祈求末日降臨在他或自己身上。

如果你感到極度失望,深層次地需要一個「末日」讓你能夠明白人生的真締,我誠意推薦以下up and coming的末日,就當作我送給大家的聖誕禮物吧,不用謝,唔洗客氣!

2036年4月13日,小行星撞擊地球
有實在的日期,就有實在的暖意,當代城市人是不能接受「未知」,幸好天文學家有先進的儀器去探測這個小行星99942 (阿波菲斯Apophis) 最接近地球的日子;當天,地球會有二十五萬份之一 (1/250,000) 的機會被這顆2004年發現的小行星撞擊,二十五萬份之一?這是不能理解的數字,比較實在的例子:中六合彩二獎的機率為二百三十三萬份之一 (1/2,330,636) ,即是你買十注不同號碼的六合彩而其中一注中二獎的機會,如此渺茫的機率,美國太空總署也懶得理會它,它的Torino Scale (衡量天體撞擊地球的指標) 只是一級,意思是指「撞擊的機會極度低,並不需要引起公眾的注意或關注,預測該天體不會對地球構成不尋常的危險」。請放心,希望在人間,你期盼的末日還是有機會發生的!

2060年,牛頓末日論
牛頓因為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香港因為Apple發明了「炒賣iPhone」。大名鼎鼎的牛頓所作的預言當然看似有說服力,牛頓末日論是由聖經中尋找隱藏的科學信息,他花了50年,一共寫了4,500頁的分析報告,指出最有可能發生末日的日子是2060年。小弟作為無神論者,一看見「聖經」二字就覺得可以收工,加上牛頓關於光的理論都已經被愛因斯坦收了皮,這個預言有幾準確?我不作過多的評論。

除以上比較出名的末日論,還有很多不同的日子可作參考:2016年、2020年2034年2047年9月14日凌晨3時28分 (GMT)3979年等。

有這麼多良辰吉日去死,你只要選擇一個你想末日的時間,然後問銀行巨額借貸 (如適用) ,還款期設定在末日之後。假如末日真的發生,你死前的人生會極之精彩;但如果末日沒有發生,銀行的利息會幫助你擁有末日的感覺,成就真正的末日。

食&文化

地理影響環境,環境培養生物,生物等於食物,食物類型決定捕獵方式、烹調方式及進食方式,不同處理食物的方式就是影響人類生活的基石,試想想,我們最基本地需要的就是飽肚,然後繁殖,然後便等死,次序不可更改,試問你聽過有人因太肚餓而作出性行為嗎?如有合資格的人請介紹給我,我會請這人食極度精緻的沙拉,然後一同去戲院觀看魔戒電影三部曲全集!

不同食文化引申不同的生活方式,先飲湯還是先飲酒,麥、粟、薯還是米為主,餐具的使用,三道個人享用的精美菜肴、二十小碟味道出眾的健康料理、九道別出心裁共享的餸菜或是用麵粉皮包裹惹味的醬汁及配料的原始美食,甜品是凍食固體還是熱食液體,每個文族都以食物宣揚文化歷史及價值,以某快餐店為例,無錯!就是你腦中第一個閃出的快餐店,她們以毫無水平的食物表達出該發源地是以即食文化見稱,只要飽肚及價格相宜便足夠,金錢掛帥的文化,明顯非常。

一般來說,世界食文化體系分為三大代表,分別為:東方食文化體系中稱為「烹飪王國」的中國、西方食俗文化體系有「世界食都」之稱的法國及清真食文化體系的「伊斯蘭美食之鄉」土耳其。

既然你能看得懂中文,相信你最多接觸的應該是中國菜,只要吃多於十次唐餐就自然明白中國人特別注重食材加工技藝、食物營養、飲食保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文化藝術、思想觀念與哲學體系。中國菜有「國菜五品」:色、香、味、意、形,又有四大菜系:魯菜、川菜、蘇菜、粵菜,每種菜系以選料、刀工、火候和調味再細分地方菜,例如粵菜有廣東三大菜系:客家菜與潮州菜、廣州菜;再加上餐桌禮儀、食藝術、食文學、食哲學,演變出十分有名的「滿漢全席」、「千叟宴」、「九白宴」,它們都是食文化的極緻精髓!

適逢CCTV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國」,以沒有政治味道去紀錄中國食文化,真實地逞現現今中國人因食而引申的生活,值得細看。

同時香港也有宣揚飲食文化的地方,稻香集團在沙田火炭設立了「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展出了古今中外之煮食用具、容器、調味料及茶葉等展品,但此館不供一般個人參觀,只開放給註冊慈善團體及註冊非牟利機構預約參觀,可惜可惜!